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并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非師范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
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實行的法定職業許可制度。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法規、政策依據是《教師資格條例》。中國公民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須依法取得教師資格。
為了滿足應屆非師范類高校畢業生投身于教育事業的迫切愿望,提高就業的競爭力.
教師資格證考試
教師資格證考試(有些地方考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政策法規)
1、非師范類學生要取得教師資格,必須加試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所以你準備復習參加教育部門舉辦的考試或者去考自學考試相關的科目。
2、教師證的考試屬于地方考試,但可全國通用,取得了任何地方都承認。
3、教師資格證只是從業證書,只要你能通過2(4)門理論考試,并且取得普通話合格證書,然后申請自己想要教的科目,那需要個試講,通過后,還要參加體檢,體檢合格后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專業資格證書。
具體的申報要求: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以上標準。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并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于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于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準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你可以去問一下你們當地的教育局、或者報名教師資格證的地方
學歷要求
我們國家規定:幼師: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或高等教育學歷。
小學教師: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初中教師: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高中教師: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中職教師: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
中職實習指導教師: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以上學歷,并具有相當于助理工程師或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對于確有特殊技藝,并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關頒布的相當于技師以上等級證書者,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
高校教師:具備研究生或者本科畢業學歷。
具體流程
考教師資格證的流程是:
1.考普通話證(語文老師要二級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級乙等以上)
2.考心理學以及教育學(對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習的全面輔導,通常是在下半年10月份舉辦,考試通常在2月底和3月初,合格成績保留三年,因此最好一次性通關;在考心理學和教育學時,就要報名好考試的等級——幼兒教師/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中職/高校,你的學歷一定要高你報名等級一級,如果你要教高中就一定要本科或以上學歷,另外高校教師資格證是提供給大學在職教師考的)
3.拿上你的以上三個證(教育學,心理學,普通話)外加畢業證、身份證、體檢合格證、申請表,就可以去認定了。認定的時候教委會安排說課——也就是“試講+面試”。認定的時候你要選好級別和科目了(就是要選好教小學或初中等等,和數學、語文之類的科目)
說課30分鐘,分:試講15分鐘和面試15分鐘,教案考之前上網下一下模板,就可以了。
說課北京的是在每年4月和10月,通過說課就可以拿到證拉。
教師職業前景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21個教師節,據智聯招聘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教師這一職業在求職者心中占有相當重的分量。就“如果同時有做教師和企業職員的機會,你會如何選擇”這一問題,52.6%的被調查者選擇到學校做教師。
而據智聯招聘320萬簡歷庫中的數據顯示,一般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在大中城市則在2000元左右,加上課時費和過節500-1000元左右的獎金,按升學率和區排名成績的浮動獎金,教師的收入和福利與其他各行業比較并不低。同時,在職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相對穩定的職業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職業形象令教師這一職業魅力倍增。在關于教師社會地位的調查中,地位和收入緊密掛鉤,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得票只有2.0
%;幼兒園教師是2.6%;小學教師2.9%;中學教師9.4%;培訓機構教師10.9%;最高的是大學教師,有53.7%。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們往往對教師職業存在誤解,以為教師工作量僅限于每周要上的幾節課工作特別輕松,實際上教師可能是晚上要工作到12點之后的比例最大的群體。教師的主要負擔有以下幾項:
(1)備課。所花費時間平均為上課節數的四倍,新入行教師可能要高達十倍。
(2)迎接各種評比、考核和檢查。工作量無法估計。完全無報酬的情況下,晚上回家加班、留單位加班、暑假的周末加班,國慶節只一天假,是極普通的事,多數教師對此深惡痛絕。
(3)所謂的科研。為了職稱,教師通常都要發論文,編教材,搞項目和課題,有些帶經費,有些自掏腰包。對于普通學校的教師,發論文通常是極虧錢的事情,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教師有可能要賠進去1000多元。高校教師科研所花費時間估計與上課節數相當。
(4)勤雜事務和學校活動。花費時間約相當于上課節數的一半。
正因教師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所以我國才有所謂的“教師節”,以安慰教師群體。
當然,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教師的工資和待遇將被逐步納入國家工作人員統一管理,這意味著教師的工資將得到很大提高,實現與國家公務員收入差距之間的不斷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