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搖號。
01
一、政策解讀
這條政策意思就是:小學和初中將全面實施“公民同招”和“電腦派位”兩大政策。
“搖號”已然成為魔都家長們近期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了,關于滬上的政策細則據說年底會出臺。但隔壁鄰居江蘇省已經開始實行全省100%搖號入學,浙江省也發布減負政策(征求意見),文件里明確規定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包括中學和小學)報名人數超過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派位,也就是全部搖號。
二、細則出臺后和當前比會有哪些變化?
對于普通孩子來說,如果實行100%搖號,不用和牛娃拼面試了,實際上反而多了一次機會。但對準備了多年的牛娃來說,多年的準備似乎全都用不上了,大家拼運氣就好。
不過也有很多家長覺得以往民辦學校好就好在生源優勢強大,家長水平也比較一致,愿意配合學校雞血的角度。然而不擇生源勢必打亂民辦的教學步調,從而影響了畢業生的水準。加之有學區保底的牛娃也將放棄一搏民辦的搖號機會,回流公辦,因此優質的公辦將會成為更加搶手的香餑餑。
02
“搖不上”怎么辦?
今年的“搖號”政策,讓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升學之路陷入迷茫……
雖然關于搖號的細則還沒有公布,但是一些基本原則還是很清楚的,總結起來一共有三點:
1、不能提前招生
2、招人人數超過后必須進行電腦搖號派位
3、必須免試入學
如果真的沒有搖進理想學校,就是不死心怎么辦?
有人說我等后面插班轉學啊~
其實轉學、插班、借讀我們經常都能聽到,但很多人卻分不清到底這三者有何區別。讓學習君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之間的區別吧!
一、轉學
● 轉學在上海分為三類
① 同區轉學:
在現有轉學政策下,上海戶口在同區公辦小學與公辦小學之間是不能互轉的。為了避免過度擇校,一般區招辦都不會批準此類申請。
同區公辦小學可以轉民辦小學,但前提是接收的民辦小學要有空余學額。另外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就讀民辦小學后,不適應民辦小學的教育,也可以選擇轉學公辦小學。
② 跨區轉學:
只要符合相關轉學政策,上海戶口辦理了人戶分離或遷移戶口后,跨區公辦小學與公辦小學可以互轉,公辦小學可以轉民辦小學,民辦小學也可以轉公辦。
③ 跨省轉學:
非滬籍外地孩子轉到上海這邊,父母一方要有上海居住證(要提前6個月登記,然后才可辦理),同時孩子也要辦理居住證,具體要受房產、居住證地址、社保影響,可以轉入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
● 轉學流程
1、學生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向原就讀學校提出轉學申請。
2、原就讀學校對照《學籍管理辦法》第四章具體條件核準并出具"轉學聯系單"后,學生家長到準備轉入學校核準并加蓋教導處章,再交還原就讀學校。
3、原就讀學校接到加蓋接收學校教導處章的"轉學聯系單"后出具"轉學證明"。
4、學生及家長持有效的轉學證明、戶口本、學生成長記錄冊、學籍卡(復印件)、健康卡、預防接種記錄卡等到轉入學校報到注冊。
5、持有本市藍印戶口的學生及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的引進人才人員的子女享受本市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待遇。
● 注意事項
1、同區內公辦學校不予轉學(比如說你在楊浦的公辦A校,要轉到楊浦的公辦B校,是不行的),但是有些特殊情況可能例外,比如從滴水湖搬到外高橋了,已經相當于市區跨了幾個區了
2、學生受處分期間一般不予轉學;
3、任何學校不得接收無轉學證明及學籍材料的學生;
4、本市學生轉學,接受學校應將其編入原就讀年級,不得擅自決定其升、留級;
5、外省市轉入的學生,學生可按其實際文化程度編入相應年級就讀;
6、轉學手續應在新學期開學前一周內辦理,最遲不得超過開學后一周(2019年各區最早從6月25日開始陸續辦理轉學手續);
7、正常接收學校,需要考試,考察孩子成績的,如果差距大,一般需要留一級。
二、插班
一般來說,公辦小學叫“轉學”,民辦叫“插班”。不同于公辦相對不透明的學位情況,很多民辦學校會公開發布相關通知公告來預告“插班考”的報名時間和插班方式,其中以雙語學校為主。
插班考由于名額稀缺,比起原先的幼升小面試可是更不容易,一般考題難度會更高,能考上的娃自然也不是會慌幼升小面試的那類孩子!
其實并不建議大家通過借讀這個方法進入意向學校,因為如果在中小學階段考慮借讀,難點主要是你需要搞定借出學校(也就是目前學籍所在學校),讓借出學校愿意將你“借出”給接收學校,其次也要接受學校愿意接受你借讀。
因為即使你成功借讀,名義上你還是在原借出學校就讀的學生,只是借讀期間會將在接收學校就讀期間的成績等發回借出校,你所有的檔案學籍都還是在原學校,只是人在接收校就讀。而且在升學考試時,你仍然需要回原借出學校進行考試,也無法獲得接收學校的推優名額。
因此,如果學生在接收學校就讀后保持成績優異,也可以嘗試正式轉校,雖然此舉幾率極低,但也不失為一個值得考慮的方法。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進入高中階段,那么上海高中借讀,滿足以下條件即可:考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且積分達到標準分值,考生父母一方及考生本人持有效期內《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或考生屬于市人保局認定的本市戶籍留學人員其持外國護照子女,考生父母一方及考生本人持有效期內《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等。
03
2019上海高中報名條件匯總
一、非本市戶籍考生
考生類型一
考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且積分達到標準分值
報考資格: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1.考生父母一方《上海市居住證》和身份證、積分通知單;
2.考生本人《上海市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戶籍證明、出生證明等(必要時再提供其他親子關系證明);
3.考生信息須在本市居住證積分管理系統中查詢確認。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或考生持有的《上海市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上登記地址所在區
考生類型二
考生父母一方及考生本人持有效期內《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或考生屬于市人保局認定的“本市戶籍留學人員其持外國護照子女”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1.考生父母一方及本人的身份證明;
2.考生父母一方及本人《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或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出具的“本市戶籍留學人員其持外國護照子女”證明等。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
考生類型三
考生父母一方為本市戶籍,且考生持有效期內《上海市居住證》連續滿3年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往屆生須取得2018年本市中招報名資格)
相關證明材料
1.考生父母一方及考生本人戶籍證明和關系證明(必要時提供親子關系證明);
2.考生本人《上海市居住證》(須在2016年8月31日之前辦出)和出生證明等;
3.若考生與本市戶籍父(或母)為繼子女或養子女關系的,還需提供考生父母結婚證明或收養證明(須在2016年8月31日之前)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
考生類型四
考生父母一方為在滬高校、科研機構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站)人員
報考資格: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1.考生戶籍證明;
2.上海市博士后工作辦公室出具證明等。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或設站單位所在區
考生類型五
考生父母一方為經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審核登記的地級市以上(含地級市)政府駐滬辦事機構有關工作人員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和市教委共同核定名單等。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
考生類六
考生屬在滬臺胞,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 在滬臺胞:
1.考生本人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2.本市境外人員住宿登記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居民居住證》等。
>>>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
1.考生本人港澳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2.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身份證;
3.本市境外人員住宿登記表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居民居住證》等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
考生類型七
考生屬經市政府僑辦認定的本市華僑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市政府僑辦國內處證明等。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
考生類型八
考生為在滬定居并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有效期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等。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
過渡期內鎖定名單的非本市戶籍學生
考生類型
考生屬大屯、梅山、魯礦后方基地職工子女
報考資格:
后方基地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后方基地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鎖定的名單
報考地:大屯、梅山、魯礦
二、外籍考生
考生類型:
考生持有效簽證的外國護照
報考資格:本市應屆初三學生或18周歲以下本市往屆初中畢業生
相關證明材料
考生本人的有效簽證外國護照(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居留許可頁)和境外人員住宿登記表等(必要時提供戶口注銷證明)。
報考地:學籍(原畢業)學校所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