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搖號后,上海市家長開始更加焦慮了,無論是幼升小、還是小升初,只要面臨家里有娃升學,至少身心煎熬半年。
幼升小、小升初之所以給家長帶來比較大的焦慮原因有二:
家長圈有個說法:要進頂級大學要讀頂級中學,要進頂級中學要讀頂級小學,要進頂級小學需要讀頂級幼兒園..... 上海有太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頂級大學,頂級大學(清北復交)卻僅有1000多一點兒的名額,競爭異常激烈是焦慮原因之一;
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升學過程中,中考和高考相對透明,大部分娃拼卷子、拼實力,焦慮也沒用。但是小升初,教委規定不允許考試,學校卻又可以選拔生源。結果就是選拔方式和標準成謎,全靠家長的信息戰來獲取信息來源,信息冗雜難以辨明是焦慮原因之二。
因此分析娃搜集各種政策情況,繼續分享上海市小升初政策給大家。
相比幼升小流程,2020年小升初流程額外新增了民辦一貫制直升意愿征集及搖號錄取環節,民辦志愿填報規則方面,幼升小與小升初填報方式相同。
一、新政下公、民辦擇校壓力影響
1.對公辦學校的影響
1)受益名額分配比例提升,未來一般公辦初中錄取市重點的幾率有所增加。因此普通公辦初中,尤其是排名位于中上的初中 將從家長的備選項轉化為不少爭當雞頭的家長的首選,生源及競爭壓力將提升。
2)公民同招使得一部分有優質學區房的家長放棄沖擊民辦學校而轉向優質公辦學校,部分熱門優質初中的報名人數預計將大幅提升,各校對于具體的入學順序或入學方式可能做出一定的調整。
3)民辦100%搖號使得民辦失去了生源優勢,且沖擊民辦的孩子有被統籌到普通學校的風險,因此報名人數減小,回流公辦學校。但對于學區內并無優質公辦初中資源的家長來說,在公民同招過程中選擇碰運氣搖號民辦學校幾乎成為了必選項。
2. 對民辦學校的影響
(1)對頭部民辦學校負面影響不大
1)民辦學校在喪失篩選生源的同時,也將相應獲得中考“名額分配”的資格,配合高強度教學方式,預計中考成績不會斷崖式下滑。
2)公民同招下仍選擇搖號民辦的家長,預計將以填報頭部名校為主,報名人數仍將遠超招生計劃數,但對比前幾年仍會有下滑。
(2)對普通民辦初中影響較大
公民同招后,填報民辦未被錄取的風險加大,愿意為普通民辦學校冒險的家長預計將大大減小, 僅部分對口學區較差,又不想參與頭部民辦激烈搖號競爭的家庭會選擇普通民辦初中搖號,預計報名人數將下滑幅度較大。
二、擇校通道變窄,利好民辦一貫直升
對于民辦一貫制學校,新政提到民辦一貫制學校可設置小升初本校免試直升計劃和校外招生 計劃,如本校直升意愿人數大于免試直升計劃數,將實施電腦隨機錄取。
新政肯定了民辦一貫制學校內部對口直升的 “合法性”,意味著入讀民辦一貫制和公辦一貫制都可以享受小升初階段免試升學的待遇。 對于無公立一貫制學校學區房或雙學區房資源的家庭,入讀民辦一貫制學校是一項高風險同時也高收益的博弈。在此利好政策下,民辦一 貫制學校吸引力大幅提升,其報名熱度可能逆勢上升。
三、三所特殊公辦尚存擇校可能
上實、浦外、上外俗稱“三公”,“三公”相較于其他上海公辦初中存在兩個較大的特點:
1)不受當地區教委管轄,而隸屬于更高級別的部門,因為在全市范圍內擁有招生權;
2)雖然是公辦學校,但一直享有公開篩選生源的權力。
由于“三公”的招生向來不與普通公辦及民辦統一進行(通常會早于其他學校招生),因此“三公”的生源篩選活動成為公民同招后僅存的搶跑賽道。
2020年上海的新政并未就“三公”的招生作出特殊說明或規定,因此推測今年“三公”依然會延續過去的提前自主招生方式。
結合目前民辦100%搖號的背景,“三公”作為僅存的牛娃篩選學校,其競爭壓力勢必會大幅上升。但是由于疫情影響校園開放日改為線上進行,加之民辦學校取消了面談流程,“三公”新的篩選方式仍是未知。
四、上海各區熱門公民辦初中一覽
各區初中階段教育資源(僅統計了教育資源較強的10個區)
無論如何,50%+的高中入學率不能改變,名校2.5%的錄取率變化也不會太大,有適齡娃的家長們,需要的是揭開佛系的面紗,讓生活竭力猙獰起來,誰讓你生活在北上廣呢。提前上岸是關鍵,中國的國情,你懂得。。。。
|